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导航_jizz国产精品_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_久久久99无码一区

鋰電池企業的系統性挑戰:毛利率和市場份額遭遇雙重擠壓

2022-11-09 10:35 儲積電官方賬號
二維碼
652

近日,廣汽集團成立鋰電池公司因湃電池,總投資109億元,首款電芯磷酸鐵鋰,2025年建成26.8GWh,若按60KWh/輛,可以配套45萬輛車。

20221028

這個事件,讓汽車巨頭與上游鋰電供應商之間的微妙關系再次引發關注,汽車巨頭的介入直接搶占了鋰電池企業最優質的市場份額。


這是否代表了某種風向或趨勢?


目前,作為鋰電產業核心的鋰電池企業,正在遭遇來自毛利率和市場份額的雙重擠壓,在碳酸鋰價格大漲的同時,下游客戶又進場蠶食份額,成為鋰電池企業們面臨的一項系統性挑戰,也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01 一體化沖動


在今年7月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調侃稱,汽車企業的錢都被鋰電企業賺走了。


這或許是廣汽下定決心介入鋰電池環節的心聲,畢竟主機廠的毛利率太低了,如果坐擁市場、品牌和渠道還不如上游已經趨于成熟的鋰電池制造,那為啥不自己去干呢?這對于不差錢的廣汽集團,太容易決策了,這還不考慮供應鏈保障等其他因素。


廣汽并非孤例。


實際上,特斯拉、比亞迪這兩大電動汽車巨頭都是深度布局鋰電池環節,其中比亞迪基本上100%自給,成為電動汽車-鋰電池一體化的標準范本。


此外,蔚來汽車也成立了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開始自研自造鋰電池。而此前大眾中國收購國軒高科,也可以視為一體化布局。


可以預料,還會有更多電動汽車巨頭直接介入鋰電池環節,而不再像過往那樣通過與鋰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或者僅僅做PACK這樣的初級方式。


不僅動力電池領域,儲能電池領域也有一體化傾向。


派能作為面向終端市場的儲能品牌商及系統集成商,鋰電池自給,相對于其他儲能企業,也屬于上游鋰電一體化。


此外,近年戰略布局儲能業務的德賽電池,也開始介入上游鋰電池,規劃產能20GWh,一期4GWh,主打儲能電芯。


實際上,隨著大型儲能系統集成企業訂單量的突破,那些坐擁10GWh級潛在訂單的儲能巨頭,已有足夠動力和沖動介入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儲能電池。


不管怎么樣,無論動力電池,還是儲能電池,下游電動汽車企業或儲能企業正在陸續嘗試“向上一體化”,爭奪鋰電池環節的一杯羹。


這對于獨立的鋰電池企業而言,意味著正在不斷喪失優質客戶及最為優質的市場份額。


02 影響幾何?


這種“一體化”對鋰電上下游有何沖擊?


這個話題要辯證地看,不同類別的鋰電產品或者不同規模用戶的情況不同,關鍵還是看技術壁壘。


技術壁壘越高,對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環次數等要求越高,鋰電企業掌握的話語權越強,下游汽車企業或儲能企業“向上一體化”的難度就越大。


三元方殼電池就一直表現出這個特質,這也是頭部鋰電企業一直以來的最優地盤。


這方面的鋰電產品,主要體現在中高端電動乘用車及特定儲能等領域,這些領域也是獨立鋰電池企業長期的技術紅利所在,擁有一定的超額利潤。


而且,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領域,外購電池還可以分散風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相反,越是“標準化”的成熟產品,技術要求不明顯,下游汽車企業或儲能企業很容易介入。


這方面的鋰電產品,主要體現在中低檔電動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大型儲能、兩輪車、換電等領域,這些領域對成本比較敏感,中長期一片紅海。


目前,磷酸鐵鋰相對成熟和安全,所以下游企業更容易介入,廣汽首款電芯就是磷酸鐵鋰,儲能企業涉足的電池也全是磷酸鐵鋰。


當然,并不是磷酸鐵鋰這樣的成熟產品,下游企業都值得介入,這當中有個“規模效應”,只有下游企業的需求突破了規模效應,才有自建電池的經濟性。


反之,如果下游電動汽車企業或儲能企業的需求較小,規模效應不足,那也沒有自建電池的經濟意義。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個“產能平衡點”會越來越高,真正能夠“向上一體化”的企業其實很少。


不是誰都有資格“向上一體化”。


按照這個邏輯,大量“長尾”的下游鋰電用戶并不及規模化門檻,比如中小型電動汽車企業、中小型儲能企業、商用車、工程機械、兩輪車以及PACK集成企業等,都只能依靠第三方鋰電企業。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鉛酸電池時代的專業化分工很明顯,盡管鉛酸電池比較成熟、安全,只對價格和服務敏感,但下游市場需求比較分散,而上游寡頭競爭通過規模化來降低成本,下游沒有自建電池的必要,最終形成了分工為主的產業格局。


這給未來的鋰電產業格局帶來諸多啟示。


從這些角度來講,鋰電池企業真正面臨的下游挑戰主要是規模化需求的成熟技術,對于技術要求較高的領域或者規模化不足的領域仍然還是外購為主。


03 顧慮與破局


關于下游客戶尤其是汽車及儲能巨頭“向上一體化”,既是鋰電池企業面臨的一項系統性挑戰,也是資本市場對鋰電池行業的一個系統性顧慮。


從上述分析來看,系統性挑戰并非系統性風險。


“一體化”青睞的成熟鋰電池技術,正在趨于行業最低毛利率,這樣的毛利率空間只對獨立鋰電池企業才有價值。


短期或許有部分下游企業因為利潤因素“向上一體化”,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優化,真正有能力“向上一體化”的下游客戶并不多,一方面是技術壁壘,一方面是規模化壁壘。沒有技術,沒有規模,沒有利潤改善空間,沒有供應鏈融資便利,沒有風險分散機制,那還不如對外采購。


下游鋰電用戶要經過一番“折騰”,才能確認自己是否適合“一體化”戰略,這需要一個試錯的過程。


畢竟2020年至今鋰電行業還沒有經歷任何一次“調整”,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時刻遲早會到來。


對于獨立的鋰電企業而言,永遠都要在專業上發揮優勢:一是技術迭代提高競爭維度,升級轉換賽道,擺脫同質化競爭;二是同質化技術背景下,發揮第三方專業優勢,從供應鏈到制造環節的極致成本控制,不斷提高規模化生產的準入門檻。


這既是破局之道,也是行業正道。


目前,不同鋰電企業之間的競爭力及毛利率差異,也主要體現在技術及成本兩個方面,也就是要在這兩方面跑得更快。


我們要理性看待鋰電下游的“向上一體化”,主要挑戰還是規模化需求的成熟技術,對于技術要求較高的品類或者規模化不足的用戶仍然外購為主。


目前鋰電池企業毛利率差異較大,這也充分說明了不同企業在技術水平及成本控制方面的顯著差異。從這個角度來講,對于跨界進入的下游企業而言,是否能夠做得更好,充滿挑戰和變數。


來源:Mr蔣靜的資本圈

相關新聞
NEWS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