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导航_jizz国产精品_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_久久久99无码一区

動力電池產業鏈加速零碳轉型-儲積電家庭儲能

2022-12-06 09:44 儲積電官方賬號
二維碼
771

儲積電家庭儲能報道:進到全方位汽車電動化時期,動力電池要優秀,更應翠綠色。降碳成為了充電電池企業新要求。



近日,《2022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于第27屆聯合國組織氣候變化大會上正式公布,中國電池企業贛鋒鋰業的宜賓市工廠做為“全世界第一個充電電池零碳工廠”當選。據了解,該零碳工廠坐落于四川宜賓,是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產業基地之一,已經在2021年首先達到碳中和,并在今年3月獲得PAS2060資格證書。


“雙碳”目標下,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實現減碳減排是大勢所趨。動力電池作為關鍵一環,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部署零碳轉型。在業內人士看來,進入全面電動化時代,動力電池要先進,更要綠色。降碳已經成為電池企業的新要求。


企業爭相探索降碳途徑


雖然新能源汽車自誕生起便被打上了低碳環保的烙印,但其并非沒有碳排放壓力。據了解,現階段電動汽車的生產環節所產生的的碳排放量要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動力電池制造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占了較大比重。


“進入全面電動化時代,動力電池不僅要先進,還要綠色。根據中汽研的報告,純電動車在燃料周期減碳貢獻非常明顯,同時,動力電池在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占比高達40%。所以,在全面電動化實現后,動力電池自身減碳尤其重要。”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此前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表示。


在此背景下,多家電池企業爭相探索降碳途徑,動力電池制造環節減碳已成行業共識。例如,寧德時代除了打造零碳工廠之外,也在積極探索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路徑。截至9月,寧德時代已累計對上游開展碳足跡培訓近140場次,利用專業工具與數據庫,建立產品碳足跡的構成模型,率先在行業內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


中創新航11月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葡萄牙投資機構AICEP Global Parques簽訂諒解備忘錄,計劃在葡萄牙購入土地使用權,建設零碳電池工廠;10月,遠景動力宣布將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新建一座零碳電池工廠為寶馬提供產品,規劃產能30吉瓦時,預計2026年投產。“遠景的使命是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我們致力于成為全球企業的零碳技術伙伴。寶馬作為全球豪華汽車制造標桿與技術先鋒,選擇遠景作為其電動化戰略的合作伙伴,雙方必將能更快推動汽車領域的零碳轉型。”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表示。


碳足跡管理提上議程


當前,不少國家都推出了嚴苛的法規措施來保障“雙碳”目標的達成,這給我國動力電池出口帶來了新的挑戰。今年3月,《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獲得歐洲議會一致通過。該法案要求所有進入歐盟市場的電池,包括在歐盟本土生產的電池都必須遵守電池新規,從2024年7月1日開始,只有向出口對象國申報了碳足跡的動力電池才能進入歐盟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方面仍存在空白,針對碳排放的計算原則尚未對標全球并形成一套國家層面的標準。對此,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應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動力電池產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動力電池行業碳排放量較高,其生產過程的全生命周期都可以產生碳排放。未來肯定要建立電池產品的碳排放管理體系。”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



曾毓群認為,電池碳足跡的監管應形成全球統一、國際互認的標準。“中、日、韓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產業聚集區,尤其是中國,在電池供應鏈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四大主材和電池產品供給全球,因此在全球碳足跡標準法規制定中,中國和亞洲應該更積極主動,應該作出更大貢獻。”


高工產業研究院認為,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的碳足跡追溯,一方面要靠頂層設計的系統化規劃與標準建立,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先行企業的經驗,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橫向及縱向協作,共同推動碳足跡管理。


“企業應該從電池研發的源頭就把碳排放的高要求作為輸入條件,爭取做到不使用、少使用高碳排放且不符合當地標準的電池材料。同時,積極創新低碳的電池生產新工藝新技術。”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


回收產業助一臂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規模使用回收材料也是實現電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改進制造技術、回收利用鋰電池,可以大大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近年來,隨著退役動力電池高峰來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現存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數量已突破6萬家。天風證券預計,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總退役量有望達到380.3吉瓦時,2021-2030年,年復合增速將高達48.9%,未來有望呈現指數式增長。


不過,目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法規標準尚不健全,再利用再生產環節需花費一定的成本去檢測,從而造成整個產業鏈無法成規模發展。“應進一步完善電池材料回收產業鏈,尤其是讓高碳排放的電池材料得以循環利用。”上述業內專家指出。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正逐漸形成整車廠商、電池廠商以及第三方回收處理企業等多方參與的模式。“在電池回收利用布局上搶占先機的企業,以后能夠獲得更多的碳排放積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張翔表示。






免責聲明:

1.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姚美嬌;

2.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系,僅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平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決策建議,不構成對任何用戶交易提供素材,請用戶謹慎閱讀并合理分析;

3.我們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歸原創所有人,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和版權者聯系,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或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或版權糾紛問題;

4.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于文章發布后的30日內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謝謝。

相關新聞
NEWS INFORMATION